— 咸鱼煮鹤 —

前两天抽空看完了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的有些想法非常有趣。
从东方和西方不同的审美偏向联想到现代化设施是以西方文明为标准建设起来的,所以文明利器方便了日常生活却缺乏传统美感。视角还挺清奇的。让人不禁想象,以东方审美为标准创造出来的现代科技与设施,会是什么模样。感觉是不错的小说素材。
谷崎也说,“以上种种看法只是小说家的空想。”
虽是小说家言,亦值得一记。

『我曾在《文艺春秋》杂志发表文章,谈到钢笔和毛笔的比较。我说假如钢笔过去由日本人或中国人发明制造,那么笔端一定不会采用钢笔尖儿,而是使用毛笔头儿。而且墨水不会是蓝色的,而是近乎墨汁一样的液体。还会想方设法使得这种液体顺笔杆儿向豪端渗透。若是这样,纸也不便于用西方的纸,即使大批生产,其纸质也必须近似和纸或改良半纸。一旦纸张、墨汁和毛笔发达起来,钢笔和墨水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流行了。因此,罗马字论也不会大行其道,大众对于汉字、假名的热爱也将进一步增强起来。』

『现在,走到中国和印度的农村,那里仍然过着同释迦牟尼和孔夫子时代几乎相同的生活。但他们毕竟选择了合乎自己性情的方向,虽然迟缓,多多少少总是在坚持进步。说不定有朝一日,不需要借鉴别人,发见真正适合自己的文明利器,以取代今天的电车、飞机和无线电。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电影来说,美国、法国和德国在明暗度和色调上都不一样。演技和编剧姑且不论,仅就摄影而言,都带有国民性格上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机器、药品和胶卷,也还是这样。我想,假若我们有自己固有的照相技术,那会极好地适应我们的皮肤、容貌和气候风土。还有收音机和无线电,假若由我们发明,就能更准确地发挥我们在声音和音乐方面的特长。本来我们的音乐是含蓄的,以精神为本位的,一旦灌入唱片,或用扩音器广播,就失去了大半的魅力。在说话艺术方面,我们的声音轻柔,语言较少,而且最重视“间隔”。然而一上机器,这种“间隔”就给完全抹消了。所以,我们欲迎合机器,机器却歪曲了我们的艺术本身。至于西方人,机器本来就是在他们中间发展起来的。当然符合他们的艺术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实在吃了不少亏。』

嗯……
虽然没能发明出适合于东方人皮肤容貌的照相技术,但作者万万想不到有滤镜这种东西吧。不过从滤镜来看,改变的大概只是人们的审美偏好。清一色的草莓唇色和牛奶皮肤,少有人会认为黄色的细腻肌理也是独具特色的女性之美。

评论
热度(10)

2018-08-17

10